圣经啦网
中文圣经
首页
思高本(73卷)
和合本(神)
和合本(上帝)
新译本
和合本2010(神)
和合本2010(上帝)
新标点和合本(神)
新标点和合本(上帝)
吕振中译本
现代中文译本2019
外文圣经
暂无
首页
思高本旧约
思高本新约
选择章节
引言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第11章
第12章
第13章
第14章
第15章
第16章
第17章
第18章
第19章
第20章
第21章
第22章
第23章
第24章
第25章
第26章
第27章
第28章
第29章
第30章
第31章
第32章
第33章
第34章
第35章
第36章
第37章
第38章
第39章
第40章
第41章
第42章
第43章
第44章
第45章
第46章
第47章
第48章
第49章
第50章
第51章
德训篇(德)引言
<上一章
0
/51
下一章>
古时
犹太
人称本书为《息辣书》或《息辣箴言》;
希腊
文《七十贤士译本》称为《息辣智慧篇》,或「
息辣
之子
耶稣
的《智慧篇》」。《拉丁通行本》称为「教会经典」(Ecclesiasticus),因为古时圣教会以本书作教训望教者的课本。教父因特别注意本书的内容,称它为「诸德智训」。我国圣教会以《德训篇》为名,正与本书的内容吻合。
本书的作者是
耶路撒冷
人
息辣
的儿子(或按某些抄卷,是
息辣
的孙子)
耶稣
(50:29);他是一位研究智慧之学的经师(51章)。作者的孙子在公元前133年到了
埃及
,以后就把他祖父
耶稣
的著作为
犹太
侨民翻译成了
希腊
文(见本书希腊译本序言)。由此可以推定本书原文的著作时代应在公元前200-170年之间。并且本书的内容和思想,也完全适合
犹太
民族公元前二世纪初叶的历史背景。
由以上所述看来,《德训篇》的原文应是
希伯来
文。并且
耶稣
的孙子在序言内也证明:古时的
犹太
人对他祖父的著作,都很敬重。但究竟为了甚么缘故,
犹太
人渐渐不把本书当作圣经,且
希伯来
原文也没有保存下来,而至失传;这一点我们未能了解。所幸,70年前在
开罗
(
埃及
)的古会堂内,最近又在
玛撒达
(
死海
西岸,)一共发现了《德训篇》的原文三份之一。在此两地发现的
希伯来
残卷,又证实了当初
犹太
人无论国内或国外,都以本书为正经。虽然后来的经师们不承认本书的正经性,但最古的
希腊
和
叙利亚
译本都把本书著录在《圣经》书目内。为此,圣教会既然从宗徒时代起,即应用了
希腊
文译本,所以始终承认《德训篇》的正经性。
基督
新教却跟从了
犹太
教,把本书列于正经之外。
本书的经文问题,颇为复杂。因为东方和西方各教会多以《德训篇》为教科书,所以在翻译和抄写时,为适应时代和环境,有时自由意译,有时又加上一些解释的话,因此各译本的经文和次序不常一致,并且很难决定那一种译本最符合原文。今
中
文译本以
希腊
译本作翻译的蓝本,但西方教会在弥撒和其他礼仪中常用《拉丁通行本》的经文,为此在本译文内随从
拉丁
译本的节数,且以斜字体加上
拉丁
译本所多有的辞句。
本书的内容和写作的目的,很相似《箴言》。本书的主题是「智能」,就是人在处世和宗教生活上应具有和应表现的美德。智慧原属于天主的本性,由天主发出,而赋给爱天主的人(1:1-10; 24:1-11) ,但天主特别将智慧赐给选民作「产业」(24:12-19) ;智慧又包涵在
梅瑟
法律中(24:32,33) 。为此作者劝他的同胞,无论男女老幼,无论在任何环境中,应以敬畏上主为生活的准则,应以遵守法律为获得幸福的稳妥基础。这是本书上编的内容(1:1-42:14)。下编(42:15-50:31)是赞扬
以色列
民族的历代英雄。最后一章是作者的祷辞和他最后的劝言。
本书的作者生活在旧约末期中,成了引导热心的
犹太
人进入新约的先锋。他论天主的「智慧」所表达的深意,在新约启示的光照之下,纔昭然若揭,因为「
基督
是天主的德能和天主的智慧,在他内蕴藏着智能和知识的一切宝藏。」(格前1:24;哥2:3)
希腊译本序言
我们既由法律、先知和其后的作家,得了许多高尚的教训,就应该称道
以色列
民族的训导和智慧;因为读书人,不应祇为自己求学,应以自己的言论和著作,使在外好学的人,得沾利益。所以我的祖父
耶稣
在热心研究法律、先知及别的祖传文献以后,获得了一种相当的造诣,遂自觉对于训导和智慧不能不著书立论,使那些好学之士得悉以后,更能进修,善度一合乎法律的生活。
所以如今奉劝你们,要怀着善意和慎重的态度,来读这部书,且希望你们加以原谅,因为有些词句,我们虽然费了一番苦心,仍不能用适当的文辞,将原意表达出来;因为
希伯来
文的著作,一译成他国的文字,便不易保存其原有的气魄。这种情形,不但本书如此,就是法律、先知和其他经籍的译文,与原文一对照,就有不少的差异。
正在
厄威革特
王执政第三十八年上,我来到了
埃及
,在那里居住有年,便发现了这本道义高深的著作,遂自觉翻译此书是一件刻不容缓的工作,故不分昼夜,不辞辛苦,从事翻译,尽我所能,努力在适当的时期内,脱稿问世,以便使那些侨居在外,好学不倦的人,改善自己的行为,依照法律生活。
<上一章
0
/51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 - 2022 m.shengjing.la
圣经啦网版权所有